“北京順義”微信公眾號消息,順義區應急管理局通報,5月3日上午11點10分左右,仁和鎮二三產業基地北京六合寧遠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層實驗室發生火災,過火面積9平方米,現場明火已撲滅,共有4名實驗人員受傷,其中兩人輕傷,另外兩人傷情較重,已送至順義區醫院全力救治?;馂脑蛘谶M一步調查中。
實驗室安全再敲警鐘!令人痛心!安全茂盤點近年以來發生的實驗室安全事故,通報如下,望引起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警示:
事故通報一:2022年4月20日,xx大學實驗室內發生爆燃事故,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一博士生在事故中大面積燒傷,事故具體原因尚不知曉。但據網友爆料,傷者在做實驗時由于高溫金屬粉末進入氣管和食道,覆蓋全身80%以上的皮膚持續燃燒,皮膚大面積燒傷。目前實驗室已封閉。
事故通報二:2021年10月24日,xx實驗室發生爆炸,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
當時網傳爆炸原因也是或與鎂鋁粉爆燃有關。
事故通報三:2021年7月27日,xx大學藥學院發生一起實驗安全事故。事發當天,該學院發布通報稱,實驗室在清理此前畢業生遺留在燒瓶內的未知白色固體,一博士生用水沖洗時發生炸裂。炸裂產生的玻璃碎片刺穿該生手臂動脈血管。隨后,該生已經被送到醫院救治。目前,傷情已經得到控制,無生命危險。
事故通報四:2021年7月24日上午,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工業園區的江西歐普特實業有限公司(歐普玻璃廠)化學實驗室發生爆炸。據悉,該爆炸是由于化學實驗室實驗員操作不當所致,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輕傷。傷員第一時間送往吉安市中心醫院,經搶救無效后死亡,輕微傷員目前情況穩定。
現場視頻顯示,發生爆炸的是位于路邊的一幢三層廠房,二層的多扇窗戶玻璃被震碎,用來懸掛空調外機的鐵架嚴重變形。一旁路面上,鐵架和變形的空調外機散落一地。據記者了解,由于化學實驗室內實驗人員操作不當,引發了氣流沖擊,造成了小范圍的爆炸。
事故通報五:2021年7月13日下午,xx大學化學實驗室在實驗時發生火情,事故造成一名博士后實驗人員燒傷,無其他損失。目前,火已被撲滅,事故實驗室已封停。
相關視頻顯示,7月13日下午3時17分,一名頭頂火苗的黑衣男子跑出實驗室,身上的衣服也被燒毀,多人上前幫忙滅火。實驗室內亮起火光,大量白煙從實驗室飄到走廊,隨后還有人員從實驗室跑出。有安保人員趕到現場查看情況。
xx大學安全工作委員會發布通報稱,7月13日下午3時17分,該校xx化學實驗室在實驗過程中發生火情。消防中控室消防主機立即顯示煙感報警,安全值班員下午3時18分到達現場,火已被實驗人員撲滅?,F場一名博士后實驗人員頭發著火,已被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檢查,診斷為輕微燒傷,經處置已無大礙?,F場未造成其他損失。學校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事故實驗室已經封停,正在進行事故原因調查。
事故通報六:2021年xx院所化學所實驗室爆炸事故。2021年3月31日,xx院所化學研究所發生實驗室安全事故,一名研究生當場死亡。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反應釜高溫高壓爆炸,導致該學生當場去世。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悄然而逝,在為亡者感到心痛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從此事總結經驗教訓。
事故通報七:2018年xx大學實驗室爆炸事故。據北京消防消息,2018年12月26日9時34分,市119指揮中心接到報警,xx大學東校區2號樓一實驗室發生爆炸,消防部門立即調派8個消防中隊、30部消防車趕赴事故現場處置。同時,市公安、應急管理、教育、衛生等部門和海淀區政府趕赴現場開展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10時20分,火情得到控制。
經核實,xx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學生在學校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實驗現場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消防總隊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化學實驗室事故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腐蝕及灼燒事故
強堿、強酸和某些強腐蝕性物質與水或其它化學物質發生劇烈反應,大多會產生具有強腐蝕性的煙霧,而吸入粉塵、煙霧等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造成嚴重傷害。歡迎關注化學科訊,同時,強堿、強酸以及一些有毒試劑等接觸皮膚或裸露的局部器官也會引起人體的局部損傷,處理不及時往往可能引起組織或器官壞死,留下傷痕。灼傷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是最常見的事故。
例如:眼睛內濺入堿金屬、溴、磷、濃堿、濃酸等化學藥品或其他具有刺激性的物質時會對眼睛造成灼傷;酸液濺到皮膚上會引起皮膚灼傷,如氫氟酸能腐蝕骨頭、指甲,滴到皮膚上會形成難以治愈的燒傷。
2
火災及爆炸事故
較大的化學實驗室事故大部分都是火災性事故,主要跟化學實驗室的特點有極大的關系?;瘜W實驗室存放及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多具易燃性,這些物質遇到火源很可能起火燃燒,由于大量使用可揮發性的可燃物質,特別是有機溶劑,也是容易引起火險或火災的常見事故之一,有機溶劑通常具有較強的揮發性,揮發出來的蒸氣可以飄移到較遠的地方,如果接觸到火種,順著蒸氣燃燒,會導致液體著火。
爆炸性事故多與火災性事故相聯系,特別是有機化學實驗常用的多是一些易爆、易燃的物質或它們的混合物,當這些物質在一定壓力和熱的作用下突然爆發,造成爆炸。另外也有一些用電設備及線路老化陳舊存在事故隱患,使不慎泄露的易爆易燃物品,遇火引起爆炸。
3
中毒事故
化學實驗室使用的化學藥品幾乎都有一定的毒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中毒事故。
中毒事故一般又可分為兩類: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一般不容易引起重視,很多癥狀都是要在中毒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現,通常為幾天或者幾個月,有的甚至若干年以后。中毒的癥狀很難察覺,多數為易怒、失眠、記憶力減退、情緒失常等,通常會未老先衰、早逝。
急性中毒通常是誤食、吸入或是體表吸收到了有毒物質。誤食一般是實驗者在實驗室飲食、利用實驗室的冰箱存放食物或離開實驗室未及時做好個人衛生。吸入毒害是最常見的吸毒方式,化學實驗室的有毒物質可以以氣體、蒸氣、粉塵、煙霧等形式被吸入,另外還有體表吸入。有毒物質還可以以氣體、液體的形式被皮膚吸收,造成皮膚受傷。
實驗室里的易燃易爆物品需警惕
爆炸性藥品:迭氮鈉、四硝化戊四醇(泰安)、硝化甘油混合炸藥(膠質炸藥)、三硝基苯酚(苦味酸)、環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金)。
液氮:溫度升高或者壓強降低可引起爆炸。
二氧化碳、氮等,都必須儲存在耐壓鋼瓶中,一旦鋼瓶受熱,瓶內壓力增大,就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
易燃易爆氣體如氫氣、乙炔等烴類氣體、煤氣和有機蒸氣等大量逸入空氣, 可引起爆燃。
金屬鉀、鈉、白磷遇火都易發生爆炸。
遇水易燃:鉀、鈉、鋰、氫化鋰、氫化鈉、四氫化鋰鋁、氫化鋁鈉、磷化鈣碳化鈣(電石)、碳化鋁、鉀汞齊、鈉汞齊、鉀鈉合金、鎂鋁粉等。
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鹽類、硝酸酯類、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屬鹽、重氮鹽、疊氮化物、有機過氧化物(如過氧乙醚和過氧酸)等,受熱或被敲擊時會爆炸。強氧化劑與一些有機化合物接觸,如乙醇和濃硝酸混合時會發生猛烈的爆炸反應。
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的發生都令人痛心,對于事故原因的調查,對責任方的追責,雖然無法挽回已經發生的悲劇,但對于預防下一次事故的發生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